两化融合贯标是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主推的国家标准,是一项国家战略决策,目的是通过在企业内部推行并建立一套管理体系,形成企业长期推动两化融合的内在机制,实现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提升,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(GBT/23001)中并没有限制行业和规模,但根据体系标准要求,应具备以下一些条件: 1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,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; 2、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,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的基础; 3、企业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类型企业,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; 4、企业人数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,如果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; 5、企业销售收入 体系对销售收入没有具体要求,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较好。 6、企业信息化建设 常见的信息化软件包括: MES(生产制造执行系统)、ERP(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)、PLD/PDM(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)、设备安全管理软件(煤矿、化工行业安全保障设备管理类型的软件)、外贸订单销售管理(进行销售管理的软件)、其他企业特有的能提高生产力,降本增效的各种信息化系统。 7、财务的持续保障 两化融合需要公司进行资金保障,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持续的资金投入(包括生产设备、信息设备、服务器等) 8、信息化安全方面 企业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,有独立机房的企业,制定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机房管理制度。 当然,不满足以上条件的企业也是可以申报的,但是在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可能就会比较繁重一些,具体需要如何准备就还是建议大家来咨询,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会比较靠谱。 两化融合贯标流程总分三个阶段:体系建立阶段、体系实施阶段、体系审核阶段。 (一)体系建立阶段 两化融合贯标启动:成立项目组、标准宣讲、贯标实施培训会 两化融合分析诊断:深入调研、体系评估与诊断、贯标标准培训 两化融合体系构建:体系策划、体系文件架构、体系文件编写培训 两化融合文件编写与培训:文件编写、文件评审与修订、文件发布 (二)体系实施阶段 体系试运行:体系宣贯、体系试运行、运行情况记录与改进 两化融合内部评审:内审培训与组织、内部审核与改进、管理评审 (三)体系审核阶段 两化融合审核认定:准备迎审、审核及改进、项目验收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两化融合贯标过程中,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作用不可忽视。 1、工信部、省工信委部门项目资金申报优势、资质评定优势; 2、地方性政府补贴,贯标的企业在后续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中也会得到比较大的收益,因为省、市经信委的后续政策与专项资金也比较多,如技术改造、技术创新、信息化发展专项等等,这些与两化融合贯标成果是紧密相连的。 3、政府采购、市场采信机制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。 4、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CPS测试验证解决方案应用推广任务申报中,通过两化融合评定的企业加6分。 5、通过评定的企业将在省技术改造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政策上给予优先支持。
Copyright 2021 © 江苏硕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072167号-1 网站地图